然而,外部威胁的根源同样是由于国库拮据,无法有效消灭敌人。若大明的财政状况良好,不仅可以迅速招募更多的士兵,还能购买最先进的火器。即便是后金骑兵再如何勇猛,当遇到大明的百万雄师及强大的火炮时,他们也只能选择投降,面临灭亡的命运。可遗憾的是,大明王朝晚期的国库却是愈加亏空。
天灾:国库亏空的首要原因
崇祯皇帝在位期间可谓霉运连连,民间接连遭遇旱灾、水灾、蝗灾等自然灾害,瘟疫也时常肆虐。在这样的苦难面前,数以万计的百姓几乎颗粒无收。然而,对于朝廷而言,银两匮乏使得他们无法给予受苦人民应有的安慰与支持,导致百姓在绝望中走向叛乱之路,以造反作为求生的替代选择。
如果百姓们能够每天填饱肚子,哪怕只是不饿肚子,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选择走上造反的道路。因此,天灾的频发无疑是导致大明国库亏空的重要原因,农民没有任何收成,又何从向朝廷交税呢?
人祸:国库亏空的另一个根源
在大明末年,朝廷内部东林党的崛起成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。朝中大部分重臣几乎都是东林党成员,最初这些士人怀揣着爱国之心。然而,随着他们权力的日益膨胀,其心态逐渐走向了腐败,堕落得不亚于任何贪官。这种腐败不仅仅表现为直接的贪污,更为明显的是他们与商人的勾结。
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晚明时期百姓艰苦卓绝,民不聊生,但一些商人却依然富得流油,毫不受天灾影响。由于东林党的庇护,商人们得以逃避纳税责任。因此,商人免税的现象,实际上成为了大明国库亏空的重要促成因素之一。东林党眼下的贪婪与无耻,最终葬送了大明的未来与大好河山。
综上所述,大明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库的亏空,而这一亏空的成因恰恰是天灾与人祸的结合体。虽然天灾难以避免,但人祸则应由皇帝施以解决的智慧与勇气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